目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王欢:要在学习方式变革中秉持什么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1-01-13 14:51

走过急流勇进的2020年,迎来振奋昂扬的2021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办学实践中,学校育人样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系列新概念新思维新实践扑面而来。
 
变局新开之际,教育人应深刻思考——要在学习方式变革中秉持什么,又要在教育价值坚守中创新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回答。为此,学校要努力探索出一条以家国情怀为底蕴的系统育人创新发展之路,并构建与之相应的教育行动链“聚焦→回归→泛联→赋能”。
 
聚焦育人价值的“家国情”
 
新时代教育面临新变化,各种创新要素之间相互包容、交汇、渗透的特点更为突出。但不变的是,教育要始终呵护孩子的成长,给予孩子“成”的能量,尊重孩子“长”的过程。“成”的能量源自立德要求,“长”的过程基于树人规律。
 
新时代,学校更应将家国情怀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逻辑起点,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在其成人成才的过程中厚植家国基因。在中华文明的价值谱系中,家国情怀强调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维度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其价值内核实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同时,家国情怀从情出发、以情致怀,既是爱家爱国的真情实感,又是不止于家、不止于国的宽阔胸怀;既体现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彰显为具有中国担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此,学校要将家国情怀作为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构成,并以此为价值统领,进行课程体系架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角色的整体转型与变革,在“有家内心暖、有国格局大”的价值践行中不断培育“心有温度、行有智慧”“勤于学习、乐于创新”“学而不厌、挫而不败”的学生成长品质,持续推动由家而国的学生成长历程。
 
回归学习本真的“育人场”
 
未来学习的核心词是打开、连接、融合、协作与创造。基于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结构也必将发生变化。学校理念、课程、教学、评价、资源的固有边界都要打开,特别是要强化成长综合指导,回归到在整体的教育活动中培育整体的人,着力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在真实场景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学校要聚焦道德品质、深度理解、综合运用、合作意识和新场景转化应用这五个学生成长赋能点,在综合学习项目中着力探索“发现→规划→行动→反思→分享”的学习路径,让“家庭、家校、家国”的教育同心圆越来越大;着力探索博物馆学习的丰富课程形态,让“典型文物→民族文化→人类文明”的育人价值链在学生成长时空中多向延伸。学校不仅要提倡“学以致用”,更要积极落实“学以致慧”;不仅要强调“有教无类”,更要聚力推动“有创无类”,使“五育并举”在课堂真正发生、贯通互育,凸显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致力于让学生在寻找问题、寻求问题解决之道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打开成长的无限可能。在此过程中,学校要让学生因思维有品质而专注,因表达有创意而绽放,让融合学习成为学生成长中重要的“场”与“态”。
 
泛联整体世界的“漫教育”
 
在一个跨界多元互动的世界中,教育不再是孤岛,所有教育因子像空气一样充盈在学习行为与成长意义的引力场中,形成泛在链接,并着力突破学生成长中的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显在效应与潜在效应的传统界限。
 
学校要将家国情怀的培养内蕴于知识学习及学校生活之中,追求一种“漫教育”的状态。“漫”,即弥漫,是基于学习泛联和成长召唤作用于学生的,其核心在于打造成长引力场,最大程度地泛联真实的成长资源,让课程不止于课堂,学习不止于教室。学校要促进学生在无边界学习体验中融合线下与线上、书本与社会、符号与真实、经验与逻辑、既晓与未知,从不确定重新认识确定,再从确定不断丰富不确定,由此推动实现成长的无限可能。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阵地的课堂要打破边界,让跨学科校本教材连接每师每生,使全学科实践活动打通每班每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整体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个人体验的联系,让学生实现对这个世界的整体认知,推动学生在内驱力、生长力、学习力的步步形成、层层递增中,真正实现志在家国、学无边界。
 
赋能学生成长的“大先生”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引领教育创新的关键路径,在于教师发展的全方位推进。教师要成为“全面手”,志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在全面赋能学生成长中,为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要精心培育基于学科交互圈的领袖教师群,充分发挥学术领袖作用,让改革在课堂发生、改革由教师主导。学校要推动教师跨越学校边界,在“整合”资源中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并进行积极引领;跨越成长边界,在“贯通”成长中关注学生全学段发展、全学科发展;跨越课堂边界,在“重构”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掌握有效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跨越质效边界,在“优化”评价中促进学生在专注中聚能、在聚能中绽放。特别是要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育人样态创新的领导者、学习者、研究者、合作者,在聚力打造全学科育人体系中深度推动教师跨界与学科融合的并轨同行,并通过专业、志业、德业的层递式发展,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作者:王欢,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校长
 
原标题: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志在家国 学无边界